享受没有痛苦的荣耀
为帮助中国残疾儿童,驻广州外国领馆日前搞了一场义卖,募款33万元,美中不足的是,收到了5000元假钞。此事令一些民众义愤不已:外国人帮中国做善事反被中国人骗,真给国人丢脸。不过,一位副部级官员却认为,真正不要脸的,是那些搞义卖的外国人:中国缺那区区33万元吗?真想搞慈善为什么不滚回自己国家搞,再把钱拿来?在此君看来,这些人别有用心,有意要让中国人丢脸。
这里或许有对慈善募款的误解。公益募款在中国还是新观念,而各地红会又不时曝出帐目不清、善款被挪用现象,国人对搞慈善的人难免抱以怀疑眼光。这位官员所言不虚,中国当然不缺33万元,随便公款吃一顿就上万元。但是,慈善募款的意义不全在筹到的数目,还在于向社会传递关注弱势这一信息,唤起大众的爱心。
除误解,还有心态。假钞骗子哪国都有,属个人行为。将个别行为上升到「丢中国人的脸」的高度,相信国人未必都能认同;而斥外国人在中国搞慈善是假慈善,是存心要看中国人出丑,可谓欲加之罪,只能说是少数人根深柢固的自卑心理作祟。
由于历史与文化原因,中国人更重视民族与国家形象。「美国梦」是指个人的奋斗和成功,而近来为人乐道的「中国梦」则是指民族强盛。
从京奥比赛到神舟飞天,每项成就直接被提升为国家荣耀,而任何失败都关繫民族耻辱,一旦涉及国家或民族,人们的神经就变得格外敏感脆弱。近来围绕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争议,也因此而起。
莫言领奖,有记者提出关于言论自由问题。对此,中国媒体斥为存心刁难,是想「给中国政府制造难堪」,明知中国现状,却频频发问,「这就是装孙子,是在一个光荣时刻成心制造不痛快。」
莫言可以选择「莫答」,但不能要求别人「莫问」。小说家以言立身,但有人因言获殊荣,有人却因「言」获罪,对此,难道不可以问一问莫言的看法?同是诺贝尔奖,同一机构根据同一理念颁发,有人可登上领奖台,有人仍身陷囹圄,对此,难道不能听一听莫言的感受?
「装孙子」是很接地气的语言,不过与莫言小说倒是口气相投。骂外国人不要脸或装孙子,都只是成长中的痛苦,物质充足了,精神还有待强健起来。只有当人的自信与钱包一样充盈时,才会淡定下来,任你随意问。或许到那时,才可以尽情享受没有痛苦的荣耀吧。
更多内容请见
这里或许有对慈善募款的误解。公益募款在中国还是新观念,而各地红会又不时曝出帐目不清、善款被挪用现象,国人对搞慈善的人难免抱以怀疑眼光。这位官员所言不虚,中国当然不缺33万元,随便公款吃一顿就上万元。但是,慈善募款的意义不全在筹到的数目,还在于向社会传递关注弱势这一信息,唤起大众的爱心。
除误解,还有心态。假钞骗子哪国都有,属个人行为。将个别行为上升到「丢中国人的脸」的高度,相信国人未必都能认同;而斥外国人在中国搞慈善是假慈善,是存心要看中国人出丑,可谓欲加之罪,只能说是少数人根深柢固的自卑心理作祟。
由于历史与文化原因,中国人更重视民族与国家形象。「美国梦」是指个人的奋斗和成功,而近来为人乐道的「中国梦」则是指民族强盛。
从京奥比赛到神舟飞天,每项成就直接被提升为国家荣耀,而任何失败都关繫民族耻辱,一旦涉及国家或民族,人们的神经就变得格外敏感脆弱。近来围绕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争议,也因此而起。
莫言领奖,有记者提出关于言论自由问题。对此,中国媒体斥为存心刁难,是想「给中国政府制造难堪」,明知中国现状,却频频发问,「这就是装孙子,是在一个光荣时刻成心制造不痛快。」
莫言可以选择「莫答」,但不能要求别人「莫问」。小说家以言立身,但有人因言获殊荣,有人却因「言」获罪,对此,难道不可以问一问莫言的看法?同是诺贝尔奖,同一机构根据同一理念颁发,有人可登上领奖台,有人仍身陷囹圄,对此,难道不能听一听莫言的感受?
「装孙子」是很接地气的语言,不过与莫言小说倒是口气相投。骂外国人不要脸或装孙子,都只是成长中的痛苦,物质充足了,精神还有待强健起来。只有当人的自信与钱包一样充盈时,才会淡定下来,任你随意问。或许到那时,才可以尽情享受没有痛苦的荣耀吧。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