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环保 国际学者研讨
中国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民间组织和学者这两天出席「喜玛拉雅地区的日常宗教与永续环境」研讨会,目的在交流和取经。研讨会由曼哈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印中研究所(India ChinaInstitute)主持,于7至8日举行。
来自中国的学者以云南和四川地区为例,指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和水浪费情况,并建议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水法,建议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水资源开发时可纳入更多地方意见。
研讨会匯集超过40位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与美国的国际知名学者,包括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理事和项目顾问李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的教授刘勇与副教授杨公卫(Nyima Tashi)、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刘建等,与会者共同讨论影响喜玛拉雅地区的政治冲突、经济发展、民族主义、消费文化等各种力量,对此地区居民生活、宗教传统及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冲击,建议应通过政治力量、当地居民、社会力量、教育和媒体宣传来制定综合举措来保证可持续发展。
李波以中国云南为例,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当地的废水和垃圾处理有不当之处,他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理,不仅将对喜马拉雅地区东部造成威胁,对于一些大江大河的上游也存在潜在污染,可波及江河沿岸的土壤和地区。他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好当地文化,也要处理好人地关系。
刘勇与杨公卫则以中国四川康定地区为例,指出当地虽然水资源充足,但因缺乏环保意识和了解,造成水资源浪费。杨公卫指出,虽然中国有关于水资源的相关条例,但主要是处罚个人的条例,他建议应该有一部完整的水资源立法,中央在以后的政策制定和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纳入地方政府和群众意见,针对水资源这样的世界性问题,加强跨国合作。
来自中国的学者以云南和四川地区为例,指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和水浪费情况,并建议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水法,建议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水资源开发时可纳入更多地方意见。
研讨会匯集超过40位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与美国的国际知名学者,包括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理事和项目顾问李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的教授刘勇与副教授杨公卫(Nyima Tashi)、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刘建等,与会者共同讨论影响喜玛拉雅地区的政治冲突、经济发展、民族主义、消费文化等各种力量,对此地区居民生活、宗教传统及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冲击,建议应通过政治力量、当地居民、社会力量、教育和媒体宣传来制定综合举措来保证可持续发展。
李波以中国云南为例,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当地的废水和垃圾处理有不当之处,他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理,不仅将对喜马拉雅地区东部造成威胁,对于一些大江大河的上游也存在潜在污染,可波及江河沿岸的土壤和地区。他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好当地文化,也要处理好人地关系。
刘勇与杨公卫则以中国四川康定地区为例,指出当地虽然水资源充足,但因缺乏环保意识和了解,造成水资源浪费。杨公卫指出,虽然中国有关于水资源的相关条例,但主要是处罚个人的条例,他建议应该有一部完整的水资源立法,中央在以后的政策制定和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纳入地方政府和群众意见,针对水资源这样的世界性问题,加强跨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