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黄春明教的炒米粉
作家黄春明一年多前来湾区演讲,怕他刚下飞机,夜里肚饿,我费力挑了一家店,买一盒炒米粉给他送去。第二天他说:「那哪是米粉炒?都炒成粉了!」

他并口述炒米粉食谱。「黄记」炒米粉最大诀窍在不先过水,干米粉直接下锅炒,藉由翻炒让米粉表面的毛细孔吸饱汤汁,一根根才能Q又美味。他叮咛,千万不要先泡水,也不要洗它。然后他自言自语:妳也要买对米粉才行。

这最后一句可说到重点了。前两天台湾闹新闻,说消费者基金会抽查市面上52件米粉,只三件是纯米制造,有45件含米量未达国家标准五成,不合格率高达八成六。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吃的米粉不是米做的!

米粉的故乡,新竹县农会生产的「纯米粉」,含米量居然是零。那米粉是啥做的?答案和你我吃的甜味不来自蔗糖一样,是玉米。台湾的米粉大多数混掺玉米淀粉。

接下来的讨论就多了,台湾人多元的逻辑在网路上都看得到。有人说只要口感佳,有何不行?凤梨酥的馅用冬瓜糖为何不骂?牛舌饼难道要卷入牛舌吗?

但多数人观感不佳,主要是标示不诚实,若非为了成本和制程 (据称含米量过高容易断)便宜行事,厂商会拿玉米来替代在来米吗?知名品牌表现差,含米量6%到8%而已,有的与包装上宣称的差了九倍。

高科技兴起之前,新竹最有名是它的「风」,竹风这个天然因素,加上制作米粉业者百多年的生产技术,才有了米粉的好名声,也算「老天爷赏饭吃」。

我们这些飘洋过海来美国的人,万幸还能方便地买到米粉,加上本地的配料炒一盘,暂解乡愁,千丝万缕的米粉,连到太平洋那端。

少时读琦君文章,忆童年吃米粉,不必用上整朵香菇,就用香菇蒂切丝炒炒就很好吃。在我短暂採访台湾本土画家杨三郎的岁月,有幸在他永和家中吃过今生难忘,真好味的炒米粉。

离乡愈久,愈觉有些食物并不是连到胃,而是连到心。这次米粉事件,不是伤到大家的胃,而是伤了大家的心。如果米粉都能骗人,还有什么不能骗?最逗是有网友留言,原来吃了这么多年台湾选举造势场子上的炒米粉,并不是米做的?

本报数年前在库比蒂诺办过炒米粉大赛,盛况可与再早前办的包水饺大赛媲美。北方有饺子,台湾有炒米粉,米粉是台湾庶民美食的代表作,我们不是歧视玉米小老弟,实在是无法接受「米」这位主角缺席的米粉大戏。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