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台湾米和台湾面包的故事
台湾有个永不退潮的全民运动,就是吃。新闻报导吃的话题,比例恐怕居全球之冠。嫁到台湾的大陆媳妇卖包子都能够上电视新闻,一播就是十分钟。

大陆忙着审薄熙来的同时,台湾媒体忙着报导知名艺人的老公投资的高档面包店掺人工香精涉诈欺。逼得以伶牙利齿知名的艺人出来鞠躬道歉。

又过一天,知名包装米厂牌惊传拿低成本进口越南米混充优质台湾米。人们于是丢下面包丑闻,改挞伐名牌米。这回,换成有着苦干形象的董事长出面,同样鞠躬道歉。

总听人说:我要的不多,我要的只是一个道歉。

看多了台湾高官名人鞠躬道歉,大家很想说:这种道歉不稀罕,我们要的是行为和行动,来换一个信赖。

艺人我不识,昂贵面包亦从未尝过,倒是米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我,也曾在机缘下,到过东主家中,听他亲口讲述奋斗与创新。

在苗栗的苑里,绿油油稻田围着并不奢华的房舍,大伙喝茶聊天,到屋外看他生产「鸭间稻」的田地。那是2005年,纪录片「无米乐」才刚于前一年推出,主角是台南后壁乡的老稻农「崑滨伯」。「无米乐」有如推开了一扇毛玻璃,让吃了一辈子台湾米的大家,第一次看清楚台湾农民的敬天畏地,爱人惜物。

因此,董事长和他的妻谈起如何转作有机稻,改良古法,把鸭子赶到田里吃害虫兼且用鸭掌松活泥土,种出良心又好味的新稻米,大家几乎噙泪聆听。这其中有传统、有创新,有经营理念,更有小小的台湾、有限的空间力争上游的志气。香港电影有「无间道」,台湾有「鸭间稻」,多美好的福尔摩沙!

没想到八年后,看到同一位董事长弯腰向国人致歉。这才知道他的企业已在全台排第三,营业额数亿元。但成功所至,谤亦随之。不知那群身负多重任务的鸭子是否仍按时踏在公路旁的稻作之间?会不会当年所见所闻只是包装?一个博取感动的故事?难道生意作大了,就必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位老闆弯腰以后再起身,能不能重拾最初创业的真诚。

台湾在乎吃、爱吃、懂吃、捨得吃,但最可贵是勇于把忘了真心的业者揪出来。有人说这中间有同业相忌,有小题大作,但到底还是该给台湾消费者按个赞,老百姓顺着电子媒体的势头,抓到多一些发言权,从百年老店到创新品牌,企业东主不得不更加警惕,政府食品安全单位也更应努力为民把关。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