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大演讲 李远哲:对得起台湾
柏克莱加大东亚研究所赞助、柏克莱台语课程班(Taiwanese Language DeCal)主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13日抵达湾区,15日傍晚回到母校,与学生分享他在柏克莱生活和学习的点滴。
1962年,李远哲硕士毕业后,来到柏克莱加大攻读博士,开始很不习惯美式开放学习作法,指导教授不给他功课,而是每天追问他「有什么新发现」。两年后,教授才告诉李远哲,他已经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美式教育方式。
李远哲1994年放弃美国籍,回台接任中研院院长。他提到在90年代,台湾每年有2000个博士生专攻学术,但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过去15年,许多台湾理工科学生却选择在毕业后进入高科技产业工作,认为留在学术界做教授「不划算」,造成台湾学术发展的断层。
他表示当时57岁,也是想证明回到台湾仍然可以做好研究,带领学术继续发展。有些博士班学生表示,不晓得毕业后该在美国发展,还是回台湾。李远哲认为,这没有一定的法则,也没有时间限制。他建议学生当觉得学「够了」,就可以回台湾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到全球人民未来面对的问题,李远哲认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必须长远规画,思考永续发展问题。他表示,政治家可以用政策改变世界,但是却没有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以往科学家虽有专业知识,却闭门造车,无法用来改变世界。两者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用好的方法改善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李远哲认为现在世界变得很快,过去成功的定义都被推翻了,学生不能怀抱旧梦,再用前代人的想法来看事情。必须了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主动投入不断变动的社会,不然会被世界更新的速度赶过去。
演讲进入最后问答时,柏克莱加大电机系四年级学生王思翰站起来发表意见,质疑李远哲回台湾后,介入一系列与学术无关的事务,在台湾社会掀起相当大的争议。王思翰的言论马上遭主办单位制止,并被强行请出会场。李远哲对此表示,他年轻时也相当反叛,曾被当局者视为眼中钉,「但是我敢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台湾的事」。
演讲结束后李远哲亲切与学生合照。他16日离开湾区,前往德州休士顿参加研讨会。
1962年,李远哲硕士毕业后,来到柏克莱加大攻读博士,开始很不习惯美式开放学习作法,指导教授不给他功课,而是每天追问他「有什么新发现」。两年后,教授才告诉李远哲,他已经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美式教育方式。
李远哲1994年放弃美国籍,回台接任中研院院长。他提到在90年代,台湾每年有2000个博士生专攻学术,但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过去15年,许多台湾理工科学生却选择在毕业后进入高科技产业工作,认为留在学术界做教授「不划算」,造成台湾学术发展的断层。
他表示当时57岁,也是想证明回到台湾仍然可以做好研究,带领学术继续发展。有些博士班学生表示,不晓得毕业后该在美国发展,还是回台湾。李远哲认为,这没有一定的法则,也没有时间限制。他建议学生当觉得学「够了」,就可以回台湾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到全球人民未来面对的问题,李远哲认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必须长远规画,思考永续发展问题。他表示,政治家可以用政策改变世界,但是却没有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以往科学家虽有专业知识,却闭门造车,无法用来改变世界。两者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用好的方法改善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李远哲认为现在世界变得很快,过去成功的定义都被推翻了,学生不能怀抱旧梦,再用前代人的想法来看事情。必须了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主动投入不断变动的社会,不然会被世界更新的速度赶过去。
演讲进入最后问答时,柏克莱加大电机系四年级学生王思翰站起来发表意见,质疑李远哲回台湾后,介入一系列与学术无关的事务,在台湾社会掀起相当大的争议。王思翰的言论马上遭主办单位制止,并被强行请出会场。李远哲对此表示,他年轻时也相当反叛,曾被当局者视为眼中钉,「但是我敢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台湾的事」。
演讲结束后李远哲亲切与学生合照。他16日离开湾区,前往德州休士顿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