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路非不透风的墙
薄熙来遭罢黜后,中国媒体和网站出现管制缓和迹象,如赵紫阳、六四等词一度解除封锁,但中共日前也关闭新浪和腾讯微博三天,且关掉16家被指造谣的网站,随后又开放「薄熙来」「王立军」等敏感词汇搜索。这一收一放显示中国网路并非不透风的墙,它是未来启动中国巨变的最可能因子,即使「阿拉伯之春」在中国未发生,但网站发展成中国的「唿吸脉搏」已可确定。
薄熙来事件公认是中共近2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风暴,事件和陈良宇、陈希同等因贪污下台被惩治,本质虽有雷同处,背后却牵涉更多路线和意识形态之争,薄熙来背后有更多「朋党」和拥护者支持。这次权力斗争最大不同,是过程即使仍不透明,但一路发展都有网路消息迅速传播,即使真假难辨,但未来中国任何巨变或事件,网路都成重要媒介。
过去中共权力斗争都是檯面下酝酿,等事件表面化,有必要对外放话时,境外媒体才能从北京周边得到消息,开始传布。这次网路消息彻底颠覆了传统。无论倒薄、拥薄都从网路上发布讯息,中国境内外有空前多的人立即得知消息,且参与评论、拥护或反对薄熙来或党中央。这种推波助澜和形成舆论的效应,已和「阿拉伯之春」无异。网路时代的政治效应,「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能让中共战慄不安。
网路传播消息即时快速,微博和跟贴、短信(简讯)的运用,民众今后可从网路知道更多中南海动态、发表自己意见,甚至集结串联。封锁网站、管制敏感词汇,是迄今当局运用的手段。但只要民众有心突破,网路成为难完全封锁的领域。
薄熙来事件中,网友创造许多词,躲避官方封锁,譬如薄熙来变「平西王」、「薄督」,周永康变「康师傅」,使用已久的 ZF代替「政府」、ZG或CCP代替「中共」等等,令当局防不胜防,除非关闭所有网路流通,否则网路已成中国虚拟的群众广场,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中共开放赵紫阳、六四等敏感词汇,或可视为胡温体制测试水温,或避免外界批评续走改革开放路线是假象,打倒薄熙来后继续控制和垄断,必须相对减少箝制。从薄熙来、王立军等词先封锁后开放,似见收放间的政治考量,或许开放也只是昙花一现,必要时会再收紧。
挺薄熙来的声音虽重新发声,但要全面大鸣大放,恐不太可能。这样压制、开放正是权力的本质,但被压抑过才知言论自由和开放的可贵,挺薄的左派势力如能易地而处,当知推动改革、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网站和人民的口、耳都不该是封杀围堵的对象,能这样,中国就进步了。
薄熙来事件公认是中共近2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风暴,事件和陈良宇、陈希同等因贪污下台被惩治,本质虽有雷同处,背后却牵涉更多路线和意识形态之争,薄熙来背后有更多「朋党」和拥护者支持。这次权力斗争最大不同,是过程即使仍不透明,但一路发展都有网路消息迅速传播,即使真假难辨,但未来中国任何巨变或事件,网路都成重要媒介。
过去中共权力斗争都是檯面下酝酿,等事件表面化,有必要对外放话时,境外媒体才能从北京周边得到消息,开始传布。这次网路消息彻底颠覆了传统。无论倒薄、拥薄都从网路上发布讯息,中国境内外有空前多的人立即得知消息,且参与评论、拥护或反对薄熙来或党中央。这种推波助澜和形成舆论的效应,已和「阿拉伯之春」无异。网路时代的政治效应,「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能让中共战慄不安。
网路传播消息即时快速,微博和跟贴、短信(简讯)的运用,民众今后可从网路知道更多中南海动态、发表自己意见,甚至集结串联。封锁网站、管制敏感词汇,是迄今当局运用的手段。但只要民众有心突破,网路成为难完全封锁的领域。
薄熙来事件中,网友创造许多词,躲避官方封锁,譬如薄熙来变「平西王」、「薄督」,周永康变「康师傅」,使用已久的 ZF代替「政府」、ZG或CCP代替「中共」等等,令当局防不胜防,除非关闭所有网路流通,否则网路已成中国虚拟的群众广场,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中共开放赵紫阳、六四等敏感词汇,或可视为胡温体制测试水温,或避免外界批评续走改革开放路线是假象,打倒薄熙来后继续控制和垄断,必须相对减少箝制。从薄熙来、王立军等词先封锁后开放,似见收放间的政治考量,或许开放也只是昙花一现,必要时会再收紧。
挺薄熙来的声音虽重新发声,但要全面大鸣大放,恐不太可能。这样压制、开放正是权力的本质,但被压抑过才知言论自由和开放的可贵,挺薄的左派势力如能易地而处,当知推动改革、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网站和人民的口、耳都不该是封杀围堵的对象,能这样,中国就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