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取「酷」汉名 旧风復燃
日前在圣地牙哥加州大学(UCSD)校园,由加大方面与上海復旦大学合办一场研讨会,专题讨论美国大选与中共18大后的两国情势与双边关系。研讨会主题固然引人注目,在会中发言的几位美国学者个个有「汉风」十足的中文名,也让人耳目一新。洋人取汉名在上千年的中西交往史中屡见不鲜,当前美中关系,使这种旧风再次成为新时髦。
洋人取汉名与译名不同,前者出自本人或他人的创意,属于正式称谓,应予尊重及沿用;后者则是译者随手拈来,既不统一,又不具权威性。比较讲究的汉名通常用字文雅,寓意吉祥,而且与外文本名发音相近。在上述研讨会发言的洋学者除知名度较高的谢淑丽(Susan Shirk)外,还有林培瑞(Perry Link)、郭霈德(Peter Cowhey)、华志坚(Jeff Wasserstrom)等,汉名都取得很「酷」。
谈到为洋人取汉名,回归前的香港有一群御用文人最是精于此道。英国治港超过150年,先后有28位总督代表英王统治此地,28人的汉名正是这群「师爷」们的妙手佳作。例如第五任港督Hercules Robinson与第11任William Robinson两人同姓,便都取汉名「罗便臣」。此外第16任司徒拔(Reginald Stubbs),第22任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第22任麦理浩(Murray MacLehose)、1967年左派暴动时在任的戴麟趾(David Trench)等,其汉名都是音义俱佳的「作品」。
鲜为人知的是,港督也有改名的趣事。现居南加州的前中共高干许家屯说,他任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与他打交道的港督卫奕信(David Wilson)就是前英国驻北京代办处(大使馆的前身)一等秘书魏德巍。这位英国外交官到香港赴任前被幕僚告知,「魏德巍」这个名字有两个「鬼」,不吉利,于是延请高人,另取「卫奕信」为汉名。
为方便与东道主沟通,美国派驻北京或台北的使节几乎都取了汉名。驻北京的有恒安石(Arthur Hummel)、驻台北的有庄莱德(Everett Drumright)、白乐琦(Natale Bellocchi)等,先后驻两岸的还有李洁明(James Liley )、芮孝俭(Stapleton Roy)。他们的汉名是如此朗朗上口,以致大多数人完全忘却他们的英文原名。
华人作家高行健与莫言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背后的积极推手、瑞典汉学家马悦然(Nils Goran Malmqvist )也渐为人知。同样,活跃在澳洲政坛、能说流利汉语的陆克文(Kevin Rudd)也给海内外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显然也应部分归功于他们的汉名。
总之,洋人取汉名之风方兴未艾,读者身边的洋人朋友,可能某一天也会心血来潮,为此而求助。上面那些成功的例子,应可作为参考。
洋人取汉名与译名不同,前者出自本人或他人的创意,属于正式称谓,应予尊重及沿用;后者则是译者随手拈来,既不统一,又不具权威性。比较讲究的汉名通常用字文雅,寓意吉祥,而且与外文本名发音相近。在上述研讨会发言的洋学者除知名度较高的谢淑丽(Susan Shirk)外,还有林培瑞(Perry Link)、郭霈德(Peter Cowhey)、华志坚(Jeff Wasserstrom)等,汉名都取得很「酷」。
谈到为洋人取汉名,回归前的香港有一群御用文人最是精于此道。英国治港超过150年,先后有28位总督代表英王统治此地,28人的汉名正是这群「师爷」们的妙手佳作。例如第五任港督Hercules Robinson与第11任William Robinson两人同姓,便都取汉名「罗便臣」。此外第16任司徒拔(Reginald Stubbs),第22任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第22任麦理浩(Murray MacLehose)、1967年左派暴动时在任的戴麟趾(David Trench)等,其汉名都是音义俱佳的「作品」。
鲜为人知的是,港督也有改名的趣事。现居南加州的前中共高干许家屯说,他任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与他打交道的港督卫奕信(David Wilson)就是前英国驻北京代办处(大使馆的前身)一等秘书魏德巍。这位英国外交官到香港赴任前被幕僚告知,「魏德巍」这个名字有两个「鬼」,不吉利,于是延请高人,另取「卫奕信」为汉名。
为方便与东道主沟通,美国派驻北京或台北的使节几乎都取了汉名。驻北京的有恒安石(Arthur Hummel)、驻台北的有庄莱德(Everett Drumright)、白乐琦(Natale Bellocchi)等,先后驻两岸的还有李洁明(James Liley )、芮孝俭(Stapleton Roy)。他们的汉名是如此朗朗上口,以致大多数人完全忘却他们的英文原名。
华人作家高行健与莫言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背后的积极推手、瑞典汉学家马悦然(Nils Goran Malmqvist )也渐为人知。同样,活跃在澳洲政坛、能说流利汉语的陆克文(Kevin Rudd)也给海内外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显然也应部分归功于他们的汉名。
总之,洋人取汉名之风方兴未艾,读者身边的洋人朋友,可能某一天也会心血来潮,为此而求助。上面那些成功的例子,应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