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先 从乱离到安顿
一本「从乱离到安顿,一个莱阳人的流亡路」是儿女们为纪念两年前离世的父亲包孝先而为其整理、出版的生平自传。
女儿包玉珍介绍,父亲从80岁开始撰写这本讲述其从山东老家一路流亡,直至台湾的磨难生活。写作后期,他已经开始视网膜脱落,几近半盲。儿女担心他健康,劝他停止写作。但倔强的父亲却坚持靠在眼球注射针剂,维持微弱的视力,继续写书。
遗憾的是,直至父亲逝世前夕,还有最后两段没能亲笔完成。躺在病榻上的父亲用口述方式,由儿子录音,女婿最后帮其执笔完工。她表示,两年后能如愿出版,虽然父亲没有机会看到,但也算帮其完成遗愿。
包孝先选择以自传的形式撰写此书,一来为纪念其母亲独自一人养育五个儿女,二来为让山东子弟瞭解和记住国共内战时期家乡经受的苦难与变化。
包玉珍表示,弟弟已经打包部分新书返回山东老家,在莱阳、青岛、烟台图书馆赠书。当地图书馆对这本海外出版,却是纪念山东特殊时期的书籍非常感兴趣,希望多得到几本。
女儿包玉珍介绍,父亲从80岁开始撰写这本讲述其从山东老家一路流亡,直至台湾的磨难生活。写作后期,他已经开始视网膜脱落,几近半盲。儿女担心他健康,劝他停止写作。但倔强的父亲却坚持靠在眼球注射针剂,维持微弱的视力,继续写书。
遗憾的是,直至父亲逝世前夕,还有最后两段没能亲笔完成。躺在病榻上的父亲用口述方式,由儿子录音,女婿最后帮其执笔完工。她表示,两年后能如愿出版,虽然父亲没有机会看到,但也算帮其完成遗愿。
包孝先选择以自传的形式撰写此书,一来为纪念其母亲独自一人养育五个儿女,二来为让山东子弟瞭解和记住国共内战时期家乡经受的苦难与变化。
包玉珍表示,弟弟已经打包部分新书返回山东老家,在莱阳、青岛、烟台图书馆赠书。当地图书馆对这本海外出版,却是纪念山东特殊时期的书籍非常感兴趣,希望多得到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