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印度裔「包揽」 华人莫慌
在美国念过小学的孩子,所接触过的第一场学术性质的竞赛,恐怕就是拼字比赛了。

全国拼字赛并不设级别,八年级以下,或16岁以下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是所谓的「公开组 (open)」比赛。所以,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都开始让学生练习着参加校内的拼字赛。选出来的「校代表」被送到区域性的拼字赛时,必须与高年级的学生同台较量,所以,最后夺冠的大多数是即将「退休」的八年级生。今年的「拼字王」马翰卡里(Arvind Mahankali),就是八年级生,今秋上高中就失去「再战」资格。今年的281名决赛学生中,有一名三年级生 (8岁),这是颇不寻常的「小选手」。

今年的全国拼字赛最明显的是,印度裔的「包揽」。印度裔占美国人口1%,但在全国拼字赛的决赛学生中,却占11%。这很让华人吃味。

华人出名的读书专长是「很会背书」。死记的功夫要得。但是,为何在拼字上,老让印度裔抢了风头?

一个解释是,1999年印度裔Nupur Lala勇夺拼字冠军,2002年的纪录片 (「Spellbound」)将他的成功故事大肆宣传后,在印度裔移民间掀起了有如当年「红叶少棒」对台湾棒球产生的狂热效应。印度裔逐渐组织起「拼字联赛」,有75个支会,有1000多义工,定期举行规模不等的拼字赛。他们手上收集的拼字册子,代代相传,所以准备功夫上,其他族裔的学生较难相抗衡。

马翰卡里透露,他对付前两次全国拼字赛中让他受挫的德文字源单字的方式是,先研究德文字源的结构,接着,他与父亲共同拟出一个单字册子,最后,请他母亲不断的测试他。

让他一举夺冠的德文字源的「knaidel」,发音有如「克奈斗」,是一种面汤圆,考官在给他提示时,解释这是一种「饺子 (dumpling),可煮可蒸」,从中国人对饺子的认知看来,这种「水饺」,中间不包馅儿,应该是汤圆。

马翰卡里31日接受NBC「今日」晨间节目访问时说,他「知道」这个字,但是当「今日」节目中端出了一盘「克奈斗」时,马翰卡里却答不上腔。

「克奈斗」造就了一个拼字冠军,也暴露出拼字赛本身的限制。华尔街日报报导,拼字赛在印度本国并不吃香,在印度,学校重视的还是理解性高的数学与科学奥林匹亚。华人似乎不必为印度裔「包揽」拼字赛,而担心竞争力不如人。

(网址:ny.worldjournal.com/bigapple;联络电邮:juniemuller@worldjournal.com)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