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枪冤魂悲剧勿重演
日前旧金山与蒙特利公园市分传精神病患持刀威胁或伤害家人,警方到场处理「家暴」事件时,却击毙当事人。原来期望警方协助的精障家属,问题既未解决,反而得承受丧子之痛,心情之怨愤,可以想见。
这两起家庭悲剧,乍闻令人心酸。一个家庭内有精神病患,平日造成的压力已够大,而今因病患一时的情绪失控,惹来杀身之祸,全家平添遗憾,而下手的竟是维护治安、身为人民保母的警察,实是一大讽刺。
究诸这两起不幸事件,是否只有当场枪击滋事者,才是最适当手段,很难有确切答案。但就家属而言,蒙市兇案的兄长即抱怨:「报警本是请警察来帮助解决家务事,没想到警察竟开枪打死六弟」,「若知道警察二话不说就开枪,当时谁还报警?」警察「公亲变事主,动武杀人」显然很难令家属谅解。
对照这两起悲剧,警员面对精神病患的家暴行为,是否曾经接受训练?是否心理预作准备?使其更冷静应对,避免危及人命,都令人怀疑。
当然面对失去理性的病患持刀相向时,现场瞬息万变,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警员开枪压制,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但警员仅以对方手持兇器,构成生命威胁为由,就草率开枪自保,一条人命就此断送,岂合乎「人道」?
通常驯兽者对一头失控的动物,尚考虑先用麻醉枪制伏,保全其性命,而警方对情绪异常的精神病患,为何不能先缓解其情绪,再解决纷争。而只以「外科手术式」方式,强行解决,以致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以目前治安状况而言,警员每天值勤有其压力,如日前洛市便衣警员在查缉飞车乱开枪的歹徒时,即有两警员中弹。而在取缔高速路违规时,也常有警员被滥射殉职。但这些与盗匪对阵的案例,相较精神病患家暴案,所援用的方式显然有差异。警方不宜全部「视为寇雠」,以击毙对手为最高指导原则。
洛杉矶警局的「开枪政策」,要求警员「不要将自己逼上开枪境地」,同时也坚持「只要感觉生命受威胁就可开枪」,依此原则,是否开枪,全在一念之间,但警员处理危急事件时,不能就此全盘认定「即时开枪」是必要手段。
警察是人民保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其要务,但如处理民众家务事,动辄以武力平息争端,屡屡制造新的家庭悲剧,显然不符民众期待。
如何避免开枪误杀憾事,警方实须严肃面对,以往即有警方与家暴案当事者对峙五小时,耐心等待对方屈服,圆满落幕的案例,警员何不学学「事缓则圆」「柔能克刚」的方法,慎用枪械,避免悲剧一再上演。
这两起家庭悲剧,乍闻令人心酸。一个家庭内有精神病患,平日造成的压力已够大,而今因病患一时的情绪失控,惹来杀身之祸,全家平添遗憾,而下手的竟是维护治安、身为人民保母的警察,实是一大讽刺。
究诸这两起不幸事件,是否只有当场枪击滋事者,才是最适当手段,很难有确切答案。但就家属而言,蒙市兇案的兄长即抱怨:「报警本是请警察来帮助解决家务事,没想到警察竟开枪打死六弟」,「若知道警察二话不说就开枪,当时谁还报警?」警察「公亲变事主,动武杀人」显然很难令家属谅解。
对照这两起悲剧,警员面对精神病患的家暴行为,是否曾经接受训练?是否心理预作准备?使其更冷静应对,避免危及人命,都令人怀疑。
当然面对失去理性的病患持刀相向时,现场瞬息万变,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警员开枪压制,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但警员仅以对方手持兇器,构成生命威胁为由,就草率开枪自保,一条人命就此断送,岂合乎「人道」?
通常驯兽者对一头失控的动物,尚考虑先用麻醉枪制伏,保全其性命,而警方对情绪异常的精神病患,为何不能先缓解其情绪,再解决纷争。而只以「外科手术式」方式,强行解决,以致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以目前治安状况而言,警员每天值勤有其压力,如日前洛市便衣警员在查缉飞车乱开枪的歹徒时,即有两警员中弹。而在取缔高速路违规时,也常有警员被滥射殉职。但这些与盗匪对阵的案例,相较精神病患家暴案,所援用的方式显然有差异。警方不宜全部「视为寇雠」,以击毙对手为最高指导原则。
洛杉矶警局的「开枪政策」,要求警员「不要将自己逼上开枪境地」,同时也坚持「只要感觉生命受威胁就可开枪」,依此原则,是否开枪,全在一念之间,但警员处理危急事件时,不能就此全盘认定「即时开枪」是必要手段。
警察是人民保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其要务,但如处理民众家务事,动辄以武力平息争端,屡屡制造新的家庭悲剧,显然不符民众期待。
如何避免开枪误杀憾事,警方实须严肃面对,以往即有警方与家暴案当事者对峙五小时,耐心等待对方屈服,圆满落幕的案例,警员何不学学「事缓则圆」「柔能克刚」的方法,慎用枪械,避免悲剧一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