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松鼠勐摆尾 逃过蛇吻杀身
一条三呎长的加州响尾蛇,静静地蜷卧在茂密草丛中,牠透过两个鼻孔间的特殊器官--颊窝,感受到一个发热物体正在靠近。这个热源很快被判明是一只大尾巴松鼠。蛇慢慢地抬起头,吞吐着分叉的黑色长舌,做好了突然发起攻击的准备。此时,松鼠也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牠的大尾巴本能地左右摇摆起来,摆动幅度愈来愈大。响尾蛇于是放弃了袭击的念头,任凭松鼠迅速逃离。

这是自然界极为普通的猎食例子,但为什么松鼠靠着摇摆尾巴,就能避开杀身之祸?圣地牙哥州立大学(SDSU)生物系教授克拉克与巴波尔(Rulon Clark & Matthew Barbour )通过实验,揭开了其中奥秘。他们发现,面临危险的松鼠做出这个动作有两个意图:首先是让响尾蛇知道,牠已经做好逃跑的准备,发动袭击只会劳而无功;然后牠还要以此示意其它同类,危险勿近!

SDSU的科学家指出,响尾蛇捕猎小动物,靠的是隐蔽性与突然性,一次出击就必须成功。如果首轮袭击未能咬住对方,牠必须缩回头部才能再次弹出,猎物往往会在这个空档中逃之夭夭。所以,蛇一旦知道对方发现了自己,突击性已经失去,牠通常会选择放弃,宁愿等待下一个机会。这就好比使用一枝只能装一粒子弹的枪,没把握命中目标时宁愿不打,否则重新装填子弹后,目标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克拉克与巴波尔两位教授为了验证他们的发现,与戴维斯加州大学(UC Davis)专家合作做了多次实验。他们让一只会动的机器松鼠,慢慢接近草丛中的响尾蛇,在两者相距仅半呎时,操纵「松鼠」身上的装置,使尾巴不停摆动。响尾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反应,静静地目送机器松鼠离开。

当机器松鼠再次接近,尾巴竖起一动不动,响尾蛇不会再次放过攻击的「良机」。只见牠从草丛中一跃而起,对着「松鼠」的头部张嘴就咬!一次攻击后,见「松鼠」仍在原处未动,牠又扑上去咬了第二口、第三口,并准备以蛇身缠绕之。由此可见,松鼠的大尾巴原来是牠的救命法宝,面对毒蛇时左右摇摆,竟能让牠避兇趋吉。

克拉克教授认为,不同种类动物之间存在这种奇妙互动,归功于生物进化的强大力量。这种互动既能使一个物种避免被吃掉,又能使另一个物种取得猎物。读者若想观看SDSU科学家所做的这场实验,可登录网站:newscenter.sdsu.edu/sdsu_newscenter/news.aspx?s=73 729。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