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中美教育差异 刘敬辉出书
富乐顿州大华裔教授刘敬辉,与该校国际教育资源中心合作,提供训练教师的中华文化课程多年,他表示,美国主流学校教师经常反映,与部分华裔家长有语言沟通及文化上的障碍。

八O年代在中国成长的刘敬辉表示,中国大陆的教育系统与教育理念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教育强调学生记忆学习,连中小学数学也有一大部分是背诵公式及解题法。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常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障碍。

美国主流学校教师认为学生拿到A-是好成绩,华人家长却不满意,还要安排课后补习,希望子女进入长春藤名校,刘敬辉指出,华人家长重视教育,格外注意子女的课业成绩表现,再加上美国不少私立名校对录取亚裔学生名额设限,无形中增加亚裔学生之间的竞争,原本在亚洲各国就十分盛行的课后补习风气,也随着亚裔移民的涌入而日益普及。以他自己在中国的成长经验为例,考试拿满分还不见得是第一名,「因为前面有五个人比我早缴试卷」,在这种激烈竞争环境下,学生和家长都会形成斤斤计较成绩的心态。

尔湾学区中小学教师对部分华裔学生独特的家庭结构也提出不少问题,例如,有些学生父亲在中国大陆工作,由母亲带小孩来美国念书,还有父母都在中国,由监护人照顾的小留学生。刘敬辉建议,教师不妨以电邮方式与学生家长连络,有些新移民家长可能需要找人翻译才能完全了解教师想传达的内容。

刘敬辉指出,美国主流中小学教师对中国的了解不多,加州教育厅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书单上,以中国大陆为背景的仍只有一本「红领巾女孩」,内容是文革时的成长经历,与八O年代之后长大的年轻一代生活经验相差太远,因此,他决定将自己在中国求学、成长,以及来美念书的这段经验写成英文着作,从个人的角度比较中美两地教育系统的差异,这本书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寻求合适的出版商。他的目标是将该书列入加州教育厅的中小学生推荐书单中,作为认识中美教育读物。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