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蟑螂强韧 超级适应力
纽约市的蟑螂和纽约市民有许多巧妙的共同点,最新的研究发现,纽约市的蟑螂有地域性,牠们生活在牠们长大的区域;纽约市民依族裔和所得而居住不同的区域,纽约市蟑螂的聚落也以类似的方式分布。纽约市的蟑螂像许多纽约市民的祖先一样,都是透过偷渡的方式来到纽约。华尔街日报报导,洛克斐勒大学资深研究员史托科(Mark Stoeckle )指出:「牠们一旦到了纽约市,牠们再也不离开。」史托科为「全国蟑螂研究计画」(National Cockroach Project)的负责人,目前专攻蟑螂遗传基因研究。他说:「这项研究让我们了解蟑螂遗传基因的奥秘,蟑螂社会和人类社会非常类似。」史托科博士指出,曼哈坦上东城蟑螂的遗传基因和上西城或罗斯福岛蟑螂的基因不同;80%上西城的美国蟑螂有着相同的基因。罗斯福岛90%蟑螂属于相同的基因群。史托科为传染病学专家,过去一年来,他唿吁民众捐赠蟑螂样本;他蒐集和分析了来自全国的125个样本,其中大部分来自纽约市。捐赠者以各种方式把蟑螂样本寄到史托科上东城实验室,有些蟑螂样本甚至来自澳洲。参与此计画的亨特学院17岁华裔高中生夏裘依丝(音译,Joyce Xia )说:「老实说,一开始我感到令人作呕。但过一阵子后,就适应了。」过去10年来,史托科希望透过DNA排序研究解释生物多元化的现象,这也是「全国蟑螂研究计画」的目的。史托科的部分研究由高中生协助,其中有些研究涉及人类经常接触的植物和昆虫的识别。他曾发现药草茶中混杂着野草;也曾发现有人以「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Mississippi paddlefish)的卵取代价格昂贵的鲟鱼子(sturgeon caviar)。史托科的蟑螂研究计画尚未发现不同蟑螂家族的行为差异;但基因解密有助解释品种多元化和了解扑灭蟑螂的方式。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蟑螂专家贝卡隆尼(George Beccaloni)表示,经过研究人员识别的蟑螂约有4600种,但未经识别的蟑螂仍有数千种。美国最常见的蟑螂有四种,其中数量较多的是「德国蟑螂」,牠的体型较小,常常躲在家具中,牠是跟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美洲新大陆。「美国蟑螂」是体型最大的蟑螂,身长经常逾1吋,牠有翅膀,但不会飞;牠很可能在18世纪来自热带非洲,由运送黑奴的船舶夹带到美国、西印度群岛及中南美洲。史密松尼国家自然史博物馆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昆虫专家米勒(Scott Miller)指出,蟑螂研究计画反映了人类移民史。蟑螂不会散布血液传染的疾病,但却会引起某些人过敏,而且蟑螂繁殖太快,令人讨厌,蟑螂研究早该进行。復敦大学(Fordham University )助理教授Sergios-Orestis Kolokotronis指出:「市区的蟑螂反映并放大我们的生活,并反映出我们在大自然中生活,并与大自然互动的方式。」北卡州大学昆虫学教授Coby Schal在5月发布的研究发现,在蟑螂演进的过程中,牠们对一些俗称「蟑螂汽车旅馆(roach motel)」捕捉器中的葡萄糖已产生抗体。他说:「牠们的适应力超强,我们可改变捕蟑器中的葡萄糖,但牠们立即会发展出活下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