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ino争取「纽约第一披萨」 配料、选材迈向「第一」
自有记忆以来,纽约客每次谈到好吃的披萨,总离不开「Grimaldi」「Lombardi」这两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但我心理难免纳闷,随着世界上各款菜系及料理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为什么就没见到更多饶具特色的披萨店?难道纽约客就甘愿让这两家老店,再独领风骚另一个世纪!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注意到披萨店Motorino的店招上,很自豪地註记有「从2008年起」字样时,特别感到兴奋,因为从这张招牌,似乎可以嗅得出店家有成就纽约披萨饼霸主的企图心。
果不其然,此店没开多久,就引来纽约时报食评家Bruni及Sifton的美言,甚至于连义菜大师Mario Batali都要说声「赞!」,不禁令人对这位挥汗于炙热窑炉旁的披萨饼师Mathieu Palombino感到好奇。
Mathieu出身于比利时,一向服务于包括BLT Fish在内的高档餐馆,他坦承,开业时会想到做披萨饼,完全是想对这款「看似简单、但又很难做得出神入化」的食品,做一项自我挑战。
一开始,他将店面选在布碌崙,才稍闯下名号,偏就碰到所租之店面因为建筑本身的结构出了问题,必须另择它处落址。这回他看上河岸对面的东村小店,尤其此地的前身是Una Pizza Napoletana,而店里原就有一口由义大利那不勒斯进口、手工打制的现成石窑炉,对Mathieu一展新猷肯定有助益。
于是,就在这个略显侷促壅塞的东村小店面里,Mathieu又成功地打造出披萨神话,因为才不出几周的光景,小店门口的人龙就拉得老长,平均得等上个几刻钟,也没听闻有抱怨的!
到底Mathieu亲手制作的那不勒斯风披萨有啥高明之处?难不成是那口燃烧橡木来炙烤披萨的窑炉起了关键作用?
「窑应该不是披萨饼好吃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手工窑确实是口好窑,就像一部好车开起来很顺手般。它的好处是温度不会起伏太大,不像我那口在布碌崙的大窑,常一个晚上要微调好几次,很累人!至于为何选择那不勒斯风披萨为主打,答案很简单,那不勒斯是披萨缘起的故乡,大凡与文化有关的事物,都是我感兴趣的焦点。」
事实上,Mathieu在其它的访问时曾说过,揉搓面团、配料的选择及火候的控制,没有一环可以轻忽。也的确是,设想一个厚仅0.12吋的那不勒斯披萨,被送进一个设定在485℃的热炉中,最理想的炙烤时间是 60~90秒间,稍一闪失,岂不就烧成黑碳!
Mathieu在面团发酵过后,仍坚持不用(手+干)面棍或机器去(手+干),而是以双手去塑型,而且他自认对于配料的选择很在行。比方,他受过严苛欧菜系训练,知道上千种的乳酪应该如何取捨选搭;又比利时球芽抱子甘蓝菜与腌肉是天生绝配等。他说:「披萨饼就像是一张很好的画布供你尽情挥洒,厨师可以随性加味与料,创造出与别家不太相似、但又有趣可口的好饼!」
百闻不如一「吃」,为了鑑定Mathieu披萨饼之虚实,我趁着耶诞节后的某一天前往。
Motorino与我预期的大多数东村餐馆的样貌,没啥差别,少不了透着几分「酷」意。(事实上,Motorino此字在义文中为小引擎、小摩托车及酷炫之意),门口多了几部脚踏车,显然是供外送员,服务那些懒得躬亲前来久候披萨饼之用。
虽然开胃菜看起来都颇诱人,但想到要腾出饱食披萨的空间,我们只点一份招牌沙拉「章鱼芹菜」来小试,结果章鱼肉质甜美嫩腴,伴着芹菜、迷你小马铃薯、柠檬及圆鼓鼓的绿色酸续随子的提味,最后再洒上几滴初搾的橄榄油,堪称一盘清香而不黏腻的完美冷食组合!
须臾间,女侍强力推荐的特色披萨登场:那是一块以辛辣义大利香肠薄片(Soppressata Piccante)打底、其上佈满义大利鲜奶乳酪(Fior di Latte)及大蒜薄片后去炙烤的披萨,橡木烤出的天然麦香随着热气散发出来,而风干Soppressata香肠的浓郁风味,附着于味蕾,混合在口中,是种丰富层次感的体验。
当然这儿也有一般人熟悉的经典款:如以蕃茄、罗勒、白乳酪去烘烤的、颜色有如义大利国旗的Margherita;以蕃茄、大蒜、牛至及初柞橄榄油入炉的Marinara等,从客人不断涌进的盛况来看,大厨在色香味的讲究上是到位的。
说到挡不住的人潮,Mathieu似老神在在,因为依照他们有条不紊的上菜步调,客人停留在店里的时间大抵皆维持在30至45分钟之间,也就是说,换桌速度还算灵快,客人即便候位,不致久等不到,何况,此店的披萨正宗而美味,是颇值得一候的 (欲知曼哈坦最新餐饮动态,欢迎上www.eatbigapple.com浏览)
( 图皆夏之璇摄影)
贴心建议:Motorino: 349 E 12th St (介于2nd 及1st Ave间)电话:212-777-2644 营业时间:周日~周四(11am~12am);周五及周六( 11am~1am)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注意到披萨店Motorino的店招上,很自豪地註记有「从2008年起」字样时,特别感到兴奋,因为从这张招牌,似乎可以嗅得出店家有成就纽约披萨饼霸主的企图心。
果不其然,此店没开多久,就引来纽约时报食评家Bruni及Sifton的美言,甚至于连义菜大师Mario Batali都要说声「赞!」,不禁令人对这位挥汗于炙热窑炉旁的披萨饼师Mathieu Palombino感到好奇。
Mathieu出身于比利时,一向服务于包括BLT Fish在内的高档餐馆,他坦承,开业时会想到做披萨饼,完全是想对这款「看似简单、但又很难做得出神入化」的食品,做一项自我挑战。
一开始,他将店面选在布碌崙,才稍闯下名号,偏就碰到所租之店面因为建筑本身的结构出了问题,必须另择它处落址。这回他看上河岸对面的东村小店,尤其此地的前身是Una Pizza Napoletana,而店里原就有一口由义大利那不勒斯进口、手工打制的现成石窑炉,对Mathieu一展新猷肯定有助益。
于是,就在这个略显侷促壅塞的东村小店面里,Mathieu又成功地打造出披萨神话,因为才不出几周的光景,小店门口的人龙就拉得老长,平均得等上个几刻钟,也没听闻有抱怨的!
到底Mathieu亲手制作的那不勒斯风披萨有啥高明之处?难不成是那口燃烧橡木来炙烤披萨的窑炉起了关键作用?
「窑应该不是披萨饼好吃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手工窑确实是口好窑,就像一部好车开起来很顺手般。它的好处是温度不会起伏太大,不像我那口在布碌崙的大窑,常一个晚上要微调好几次,很累人!至于为何选择那不勒斯风披萨为主打,答案很简单,那不勒斯是披萨缘起的故乡,大凡与文化有关的事物,都是我感兴趣的焦点。」
事实上,Mathieu在其它的访问时曾说过,揉搓面团、配料的选择及火候的控制,没有一环可以轻忽。也的确是,设想一个厚仅0.12吋的那不勒斯披萨,被送进一个设定在485℃的热炉中,最理想的炙烤时间是 60~90秒间,稍一闪失,岂不就烧成黑碳!
Mathieu在面团发酵过后,仍坚持不用(手+干)面棍或机器去(手+干),而是以双手去塑型,而且他自认对于配料的选择很在行。比方,他受过严苛欧菜系训练,知道上千种的乳酪应该如何取捨选搭;又比利时球芽抱子甘蓝菜与腌肉是天生绝配等。他说:「披萨饼就像是一张很好的画布供你尽情挥洒,厨师可以随性加味与料,创造出与别家不太相似、但又有趣可口的好饼!」
百闻不如一「吃」,为了鑑定Mathieu披萨饼之虚实,我趁着耶诞节后的某一天前往。
Motorino与我预期的大多数东村餐馆的样貌,没啥差别,少不了透着几分「酷」意。(事实上,Motorino此字在义文中为小引擎、小摩托车及酷炫之意),门口多了几部脚踏车,显然是供外送员,服务那些懒得躬亲前来久候披萨饼之用。
虽然开胃菜看起来都颇诱人,但想到要腾出饱食披萨的空间,我们只点一份招牌沙拉「章鱼芹菜」来小试,结果章鱼肉质甜美嫩腴,伴着芹菜、迷你小马铃薯、柠檬及圆鼓鼓的绿色酸续随子的提味,最后再洒上几滴初搾的橄榄油,堪称一盘清香而不黏腻的完美冷食组合!
须臾间,女侍强力推荐的特色披萨登场:那是一块以辛辣义大利香肠薄片(Soppressata Piccante)打底、其上佈满义大利鲜奶乳酪(Fior di Latte)及大蒜薄片后去炙烤的披萨,橡木烤出的天然麦香随着热气散发出来,而风干Soppressata香肠的浓郁风味,附着于味蕾,混合在口中,是种丰富层次感的体验。
当然这儿也有一般人熟悉的经典款:如以蕃茄、罗勒、白乳酪去烘烤的、颜色有如义大利国旗的Margherita;以蕃茄、大蒜、牛至及初柞橄榄油入炉的Marinara等,从客人不断涌进的盛况来看,大厨在色香味的讲究上是到位的。
说到挡不住的人潮,Mathieu似老神在在,因为依照他们有条不紊的上菜步调,客人停留在店里的时间大抵皆维持在30至45分钟之间,也就是说,换桌速度还算灵快,客人即便候位,不致久等不到,何况,此店的披萨正宗而美味,是颇值得一候的 (欲知曼哈坦最新餐饮动态,欢迎上www.eatbigapple.com浏览)
( 图皆夏之璇摄影)
贴心建议:Motorino: 349 E 12th St (介于2nd 及1st Ave间)电话:212-777-2644 营业时间:周日~周四(11am~12am);周五及周六( 11am~1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