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升沉 自有定数
日本首相安倍日前发表「日本回来了」之论,扬言日本绝不做二流国,要做制订规则的一流国。对于这种言论,我们实有彻底了解的必要。
这种言论当然可以安倍本人的需要去解释:为了巩固政治势力,他不得不拉拢右翼势力;为了拉拢民心,他不得不走重振日本的政策。不过,相对于安倍的个人,更重要的是这种言论反映的日本发展倾向。
自明朝起,日本倭寇已不断在东海沿岸抢掠,每每从海上突然出现,抢掠过后,再逃回巢穴。
至明治维新,不甘于做小国的日本,率先进行现代化,国力因此得以提升,但国力提升后,倭寇性格再现,因此先有1895年的甲午战争,再有自1930年代开始的10多年的侵华行动。
二次大战后,日本发展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创出「经济奇迹」;但经济起飞后,又再向外侵略,虽然这次不是军事侵略,而是经济侵略。这是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东亚国家成为经济侵略对象的原因。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爆破,从此陷入低成长期,由那时至今,已历20年,安倍此时扬言重振经济,从日本的国家发展角度去看,这是继明治维新和二次大战后的第三次。
那么,日本能否第三度爆发?经济学家指出,日本20年来陷入低成长困境的主因是:生产力已到顶,日本国内资源有限,消费已达极高水平,出口又遭到极大竞争,以前横扫国际的产品,已纷纷失去优势(只剩下汽车)。从生产力饱和的角度看,日本的升沉,已有定数,如要第三度经济起飞,极难。
那么,中国又如何?经过30年高成长后,眼前的中国,生产力是否已饱和?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仍有发展空间,还可维持高成长10年、20年,因为中国的资源仍有发展空间,国内消费还只占GDP四成,世界工厂的优势虽已减少,但竞争力仍在。因此,从还未饱和的角度去看,中国的升沉,也像日本一样,已有定数。
当然,中国要维持经济高成长,须确保以下前提:不轻启战争(避免钓岛战争,以免美国插手),维持政治社会稳定,却要让政治社会走向合理化(展开民主化过程、建立反贪腐制度)。
未来的中日关系,将决定于中美日的三角关系。中国只要经济继续扩大,进一步巩固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关系,那么经济实力无法超越中国的日本,就只能继续依靠美国武力,因此也只能继续做一流国(美国)手下的二流国。
更多内容请见
这种言论当然可以安倍本人的需要去解释:为了巩固政治势力,他不得不拉拢右翼势力;为了拉拢民心,他不得不走重振日本的政策。不过,相对于安倍的个人,更重要的是这种言论反映的日本发展倾向。
自明朝起,日本倭寇已不断在东海沿岸抢掠,每每从海上突然出现,抢掠过后,再逃回巢穴。
至明治维新,不甘于做小国的日本,率先进行现代化,国力因此得以提升,但国力提升后,倭寇性格再现,因此先有1895年的甲午战争,再有自1930年代开始的10多年的侵华行动。
二次大战后,日本发展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创出「经济奇迹」;但经济起飞后,又再向外侵略,虽然这次不是军事侵略,而是经济侵略。这是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东亚国家成为经济侵略对象的原因。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爆破,从此陷入低成长期,由那时至今,已历20年,安倍此时扬言重振经济,从日本的国家发展角度去看,这是继明治维新和二次大战后的第三次。
那么,日本能否第三度爆发?经济学家指出,日本20年来陷入低成长困境的主因是:生产力已到顶,日本国内资源有限,消费已达极高水平,出口又遭到极大竞争,以前横扫国际的产品,已纷纷失去优势(只剩下汽车)。从生产力饱和的角度看,日本的升沉,已有定数,如要第三度经济起飞,极难。
那么,中国又如何?经过30年高成长后,眼前的中国,生产力是否已饱和?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仍有发展空间,还可维持高成长10年、20年,因为中国的资源仍有发展空间,国内消费还只占GDP四成,世界工厂的优势虽已减少,但竞争力仍在。因此,从还未饱和的角度去看,中国的升沉,也像日本一样,已有定数。
当然,中国要维持经济高成长,须确保以下前提:不轻启战争(避免钓岛战争,以免美国插手),维持政治社会稳定,却要让政治社会走向合理化(展开民主化过程、建立反贪腐制度)。
未来的中日关系,将决定于中美日的三角关系。中国只要经济继续扩大,进一步巩固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关系,那么经济实力无法超越中国的日本,就只能继续依靠美国武力,因此也只能继续做一流国(美国)手下的二流国。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