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买健保陷阱多 收费低保障少
美国健保费用逐年增加,方案内容亦愈趋复杂,许多人花钱买健保,却在生病时发现医疗项目不在承保范围内,或因自付额过高而无力负担。健保专家波特(Wendell Potter)应纽约时报之邀,针对选购健保可能遭遇的「陷阱」,提醒投保者在选购前多注意。

波特曾服务于Cigna与Humana等大型健保公司,目前为社会廉正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资深分析师,并着有描述健保黑暗面的「致命漩涡」(Deadly Spin)一书。波特指出,上班族若由雇主提供健保,应详读方案内容,了解健保方案补助哪些医疗项目,而自付额(co-pay)、自付保费(co-insurance)、抵减额(deductibles)与保费(premiums)又各为多少。波特表示,多数健保方案不支付如女性生产时期收入损失补助(maternity benefits)、器官移植手术(transplant coverage)与实验性治疗等医疗费用,却未在宣传中註明。

波特指出,在选购健保方案时,应特别小心针对个人自营或小型企业投保的「mini-med」或「limited benefit」等方案,这类健保方案收取保费较低,承保额度也相对偏低,有些甚至不包括住院费用。他表示,新健保法(Health Law)将于2014年全面禁止保额上限,届时健保业者无法继续促销这类方案,「但目前仍属合法,健保业者有机会游说立法,争取维持保额上限的法令规定」。

对于近年来流行的「消费者导向健保」(consumer-driven health care),譬如高自付额健保方案,收取较低月费,但投保人看病时需自付较高额度。波特认为,收入较低的家庭不适合这类健保。

他举例说,一对夫妇育有五名子女,太太是老师,先生则为自雇者,他们购买的高自付额健保每月付858元保费,但自付额高达1万1000元,「他们几乎每次看病都得自掏腰包」。波特建议,消费者在考虑高自付额健保方案前,应考量是否有能力负担看病的自付额,否则最好选择保费较高而涵盖范围较广的健保方案。(范咏轩编译)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