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中美大学生 师生互动大不同
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成长很快,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帕凯(Forrest W. Parkay)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平民化,大学教育品质正在降低中。」

帕凯28日在「美国教育研究学会2013年会」中提出研究报告指出,1998年中国18至22岁人口只有6%上大学,如今比率已提高至23%。

帕凯说:「学生数量大增的结果是教室过分拥挤,教学方式注重死记,不敢质疑老师。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常感无聊,难以集中注意力。」

帕凯指出,北京清华大学教育学院于2009年引进美国的「全国大学生上课参与程度问卷调查」,针对「学业难度」、「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经验」、「校方支持」等主题,在中国153所大学进行调查,其中40所是中国政府支持要成为世界级的重点大学。

调查结果发现,中美大学生在「学业难度」、「学习经验」、「校方支持」三类的答案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主动学习」与「师生互动」方面则差异颇大。

帕凯表示,中国教育部也曾进行问卷调查,但重点在校园建筑物、图书馆空间、电脑训练时间等,而非学生上课品质。

帕凯报告的引言人乔治亚州立肯尼索(Kennesaw)大学「教育管理」教授陈德祥,以自己赴中国华南师大与上海师大演讲的经验为例指出:「学生很安静,不敢发言,提问题是用纸条。不像美国大学,教授讲课后,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不同意见或发问,就算笨问题也勇于提出。」

陈德祥说,中国大学生尊师重道,不敢挑战教授权威,也担心教授会在分数上跟意见太多的学生过不去。此外,有学生怕提出愚蠢问题,被别人笑话。帕凯跟陈德祥都认为,传统中式管理学生的方法应改进,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陈德祥说:「中国教授应主动询问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不要顾虑提出不同意见会被扣分数。」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更多教育内容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