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伊朗不该搞核武?
伊朗核计画有可能引爆今年第一场战争。目前更引发油价上涨,让国际经济受挫。伊朗否认核计画就是要搞核武,以色列却疾唿,再不摧毁伊朗核设施就来不及了。

伊朗即便研发核武,真有如此可怕?国际关系学界新现实主义派大师肯尼斯华兹(Kenneth Waltz)30年前就发表过「核武器散播:越多可能越好」的着名论文。他认为,核武慢速扩散优于不扩散和快速扩散,而且新兴国家取得核武,不必然引发世界危机和核战。换句话说,敌对双方中有人独享核武反而危险,容易滥用。

华兹观点基于多数国家视核武是国家安全最有效的保护伞,拥核国家彼此可形成威慑。核武强大的杀伤力,促使冲突更谨慎,反而不轻启战争。

世界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核武作为战争手段,是在美国独享核武时,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1949年苏联拥有核武后,美苏冷战40年,双方从未真正热战。中国1964年拥有核武后,苏联曾一度想发动大规模攻击,最后作罢。印度和巴基斯坦曾在1970年以前发生过三次战争,但两国都拥有核武后,至今未发生严重冲突。

华兹的另一观点更可反映到今日伊朗核问题。他认为,新兴小型核武国家引发战争的机率其实很小,因为他们核武数量有限,不具再次有效打击能力,更怕大国对其报復。华兹更认为,常被国际视为危险分子的国家,多半不会採取非理性的对外战争,因为它们无力承担后果。

换句话说,如果国际接受华兹观点,伊朗核计画将不会演变成如此严重问题。

但是这些年来,华兹观点虽得到不少迴响,但始终无法成为主流思潮。主要原因是核子俱乐部成员,不愿看到垄断被打破,尤其中东独霸核武的以色列。

从1945年核武诞生后,苏联1949年,英国1952年,法国1960年,中国1964年,以色列、印、巴1980年代相继拥有核武。冷战结束后,这20年间,只有如北韩和伊朗等少数国家想跨过门槛,核武扩散速度正按华兹「慢速扩散较佳」论点发展。期间许多有能力研制核武国家像日本、德国、义大利,并未投入。1970年代暗中发展的巴西、阿根廷、南非因各种因素放弃。

不过华兹观点中,假设任何国家都用理性的核子威慑来思考战争或冲突,可能未必正确。因为证诸国际冲突也有不少是非理性的决策者、群众和社会氛围造成的,这类国家一旦掌握核武,也许是场灾难。

伊朗官方过去30年刻意和西方对立,又一再扬言要让以色列从地球上消失,这种氛围正给西方围堵其核计画提供最好藉口。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