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昆尼别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13日公布的民调,目前可能竞选2013年纽约市市长的人选中,以市议长柯魁英的25%支持率位居第一,排在其后的为布碌崙区长马可维兹(Marty Markowitz)和前市主计长汤信(William Thompson),分别为15%和13%,刘醇逸以7%位居第五,选民对其工作满意度变化不大。
民调还显示,市公益维护人白思豪位居第四,为9%;...
2012-03-13
|
针对陈宇晖案主犯霍尔孔(Adam M. Holcomb)近日仅被陪审团判监禁30天和降级等处罚,市议员陈倩雯2日联同市议长柯魁英致信给北卡布拉格堡(Fort Bragg)空军基地总指挥官中将Daniel B. Allyn,要求其马上採取行动将霍尔孔不光荣开除军籍。信中认为日前陪审团对其处理过于宽大,将向全美的军队和整个国家传递错误讯息—美国军方容忍这种应受谴责的行为。
在这封信中,柯魁英和陈倩雯要...
2012-08-02
|
「纽约时报」26日在头版转内页刊发长篇文章,爆料筹款排名第一的市长参选人、市议长柯魁英不仅情绪化,还对政治意见不同的同事採用恐吓、威慑、漫骂等手段,剋扣市议员获得的选择性拨款(discretionary fund)等。该文刊出不到20小时就有500多条留言,其中大多谴责柯魁英採用的恐吓和暴力手段,感谢该文让民众了解这位女强人鲜为人知的丑恶一面,不会投票支持她。
文章以市议会全体大会让柯魁英很不高兴...
2013-03-26
|
昆尼别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26日公布市长参选人的最新民调,在民主党参选人中,柯魁英、韦纳和汤信三人的支持率已近持平,领先于其他参选人,刘醇逸支持率不幸「继续垫底」。这一结果与华尔街日报和NBC等25日宣布的调查结果,虽然支持率数字不同,但排名相似。昆尼别克大学每月都会对市长参选人支持率进行民调,根据最新的数据,柯魁英以19%的支持率排名第一,与她在4月和5月的支持率...
2013-06-26
|
市议会议长柯魁英表示,年纪小至11岁的初中女生,都应当可以获发「事后丸(morning-after contraceptive pill)」。柯魁英日前获得「纽约市计画生育政治委员会 (Planned Parenthood of New York City Political Committee)」的市长选举背书。她在获得这个组织的支持后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们须要付诸实行。」她说:「我明...
2013-08-21
|
纽约市议长柯魁英1日宣布,市议会将向联邦法院递交申诉书,支持法院最近关于改革拦截盘查(stop-and-frisk)政策的判决,反对市长彭博要求法院延期执行该判决的意图。参选市长的柯魁英此举被认为是拉拢民心,其对手白斯豪因为反对拦截盘查的立场坚定,在最近的民调中支持率节节上涨,柯魁英已经落后十几个百分点。但柯魁英表示这个时候递交申诉书并非为了选票,而是配合法院的时间。市府在得知柯魁英递交申诉书后回...
2013-09-01
|
耗资4亿1700万元建造的东湾卡德柯行车隧道(Caldecott Tunnel)第四条通道(the fourth bore),自上周六通车后,本周一(18日)接受首个通勤日的考验,结果交通甚为畅顺,令交通官员大为满意,也一扫半个世纪以来这条重要行车隧道的麻烦。
这条行车隧道是东湾重要交通孔道,为24号公路所经,每天有16万辆汽车依靠这条隧道来往屋崙与奥伦达(Orinda )。
不过,这条隧道的通道...
2013-11-18
|
橙县公辩护人24日受法官指派,担任在海豹滩(Seal Beach)髮廊杀害前妻和另外七人的兇嫌的辩护律师。
10月14日开庭时,被告狄克拉伊 (Scott Evans Dekraai)的辩护律师柯蒂斯(Robert Curtis)24日称,被告没钱请私人辩护律师,橙县高等法院法官指派公共辩护律师接手此案。柯蒂斯说,本案是人尽皆知的大案,又是死刑案,官司打起来特别花钱。42岁的狄克拉伊下次开庭日期为...
2011-10-24
|
替残杀八岁男童莱比.克里斯基 (Leiby Kletzky)兇嫌阿隆 (Levi Aron)辩护的其中一名律师,突然引退,并说他的良心不让他接办此案。
律师马伦 (Gerard Marrone)说,他退出是因该男童被杀的方式实在太可怕。
他说,他有三个儿子,最大的一个,年龄跟莱比接近。
马伦接受WABC-TV访问时说:「控罪实在太可怕了,令我不想牵涉入内。我有三个儿子,最大的一个七岁。」
警方相信...
2011-07-22
|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