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纽约枪支犯罪频发,曼哈坦检察官万斯(Cyrus R. Vance,Jr.)15日在市议会公共安全委员会的公听上提出两点建议,一项是支持对枪械展销会买卖的枪支进行背景调查以弥补现有系统漏洞(Gun-Show Loophole Bill)的议案;另一项是反对近日在国会众议院通过的隐蔽携带互惠(Concealed-carry Reciprocity Mandate)议案,因为该议案准许居民隐蔽携带手...
2011-12-15
|
美国菸酒枪械管制局(ATF)和屋崙警察局合作,推出东湾枪支犯罪举报专线510-517-8739,并印制超过1500张英文、中文、西班牙文三种语言的海报。希望民众能够守望相助,踊跃检举,最高更可获得5000元报案奖金。
屋崙警局表示,警方近日在屋崙社区进行各项治安整顿计画,已逐渐取得成效。此次与菸酒枪械管制局合作,民众在发现有牵涉到枪支的暴力犯罪行为时,可以马上拨打举报专线。检举者的身份将获得保密,...
2012-02-19
|
本月2日屋崙发生加州最血腥的枪击命案之一,据报导兇嫌高元逸使用的是他透过合法途径买来的手枪。这也再次引发一些有关枪支管制的讨论。
记忆中湾区的严重枪击命案,1993年7月1日发生在旧金山加里福尼亚街101号大楼34楼的律师事务所,多年顾客Gian Luigi Ferri因与律师纷争,拔枪相向,造成包括兇手在内共九人死亡。
这宗命案促使国会于1994年通过较严厉的枪支管制法「治安暨休闲用枪支使用者保...
2012-04-06
|
周五那天,康州发生20名学童在校园被屠杀的事件,周六屋崙和旧金山的警方,按照原定的安排,进行以现金收购枪支的行动,结果因为康州血案的震动,大批民众找出家中的枪支,交给了警方。
东湾列治文市居民赫塔度(Arturo Hurtado),周六一早起床,康州的屠杀事件还留在心头,于是决定,把他藏在家里的一支手枪,拿到屋崙交给警方。
警方以200元交换一支枪,但是赫塔度没有要钱,他说,在发生康州的事件后,他...
2012-12-16
|
「美国的肖像」(A Portrait of America: Commemorating Visions of Hope, Loss,and Celebration: 2008-2012)主题展览开幕酒会,日前在曼哈坦下东城Angel Orensanz Foundation热闹举行。该展览匯集了来自世界各地19位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和摄影记者的45件多媒体作品,透过独特视角梳理美国过去的四年、也展望...
2012-12-04
|
19年前,旧金山发生一起震动全国的枪击案,一名枪拿着大火力的攻击性枪支(assault weapons)进入一栋办公大楼,开枪扫射,当场射杀八人。
那时已是加州联邦参议员的范士丹,在国会提出全国首项管制攻击性枪支的法律。19年后,在科罗拉多州发生一起戏院屠杀案后,再次唿吁国会立法,进一步管制大火力的枪支。
周日(22日)在接受福斯电视台访问时,范士丹承认,国会目前的政治气氛难以立法禁枪,但她还是唿...
2012-07-22
|
美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衰退的威胁,在这形势下,雅虎财经版访问了一批专家,询问他们:美国还有什么可让他们感到乐观?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福格森(Niall Ferguson )说,硅谷让美国在科技上领先,是他对美国仍感到乐观的原因。
福格森的话特别受关注,因为他是「美国衰落论」的支持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后的经济大衰退,大大削弱美国国力,美国2011年的负债率已达全国生产总值的66%,联邦政府对社...
2012-06-14
|
汉庭顿图书馆21日至7月23日举行「帝国美景,贯穿美国的铁路,1840-1880」 (Visions of Empire,the Quest for a Railroad Across America,1840-1880)展览,庆祝太平洋铁路法实施150周年。
图书馆的负责人David Zeidberg表示,举办展览的目的是向公众展示图书馆珍藏的美国铁路史资料,正值太平洋铁路法施行150周年,图书...
2012-04-20
|
运输安全局(TSA)日前公布2012年间在各机场查获违禁品,从迫击砲到火药粉,无奇不有。
TSA最常抓到的违禁品就是枪支,去年在全国199个机场,查获1543把各类枪支,其中1215把装有子弹,上膛率高达78.7%。
藏枪的招数无奇不有。去年查获旅客将手枪藏在盆栽土里、把枪枝拆开以后分藏在三只填充布娃娃里、用铝箔纸包起来塞在DVD播放器里,还有旅客模仿电影「刺激一九九五」剧情,将圣经中间挖空塞进一...
2013-01-31
|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