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鼎立集团总裁秦庠钰涉吸金42亿台币(约1亿4000万美元),台北地检署刚拍卖从他那里查扣到的爱马仕(Hermes )柏金包(Birkin)和凯莉包 (Kelly)等16件。
不少外表贵妇以及替贵妇跑腿者到现场出价,场地太小必须移师户外,大雨中拍卖。这些名牌包有如落难贵族,但都拍出好价钱,一只粉红色(行家说叫fuchsia pink)的鳄鱼柏金包,开价56万(1万9000美元),竟以190万成...
2012-12-12
|
圣盖博谷各城市面临百年一遇风灾,断电迄今未完全恢復,街道上到处是残枝枯木等待清理,有些路段封闭,宛如落后国家景象,许多华裔质疑「这像美国吗?」
美国应如何表现才像美国呢,显然我们都用高标准在检验她,就因理想和现实落差太大,引发民众不满。但这次救灾迟钝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责任,也不是检验美国的真正机会,因为风灾只是树倒、断电等,人命无损失,交通影响不大,所以联邦急难管理署(FEMA)并未介入,甚...
2011-12-06
|
薄熙来事件爆发后,网路上有网友留言说:「幸亏我们全家已移民美国」,意味可坐山观虎斗,不必受权力斗争或左右路线之争影响,甚至危及家人生命财产安全。薄案不比1989年六四民运有波澜壮阔的理想,只是中共内部的路线或权力之争,但全民透过网路媒体参与发言评论,事件过程「半透明」是历年来仅见。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事务专家黎安友说,眼下的中国有种希望用尽的感觉。许多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人民正在...
2012-03-20
|
对于准备出售房屋的房主来说,现金付款的买家是一个梦想、一个诱人的绿洲,可以远离贷款条件苛克的银行及阴晴不定的估价师。最近,曼哈坦的格林威治村和加州的好莱坞山,情况像皇后区长岛市一样,突然出现了许多现金在手的买家。
对卖主来说,似乎梦想已经到来。可惜事实证明,梦想不时会伴随着态度问题。
「纽约时报」报导,不少依赖房贷的买家,愿意接受细节有问题或天花板上有可疑水渍的房屋,以便讨价还价;但有时候,付现金...
2013-06-18
|
7月4日这天在所住小街走了一趟,发现今年挂国旗的人家又更少了。华人和印度人渐成重要组成的硅谷住宅区,此现象似不足为奇,不少人更觉无关宏旨。
值得一问的是,美国是否依然我们千辛万苦要成为子民的伟大国家?
专栏作家托玛斯.佛里曼去年底出版新书That Used to Be Us(书名最后一字双关,可解作「我们」,亦可解为「美国」)。受访时他谈起美国伟大有五大原因,如果成功有其公式,这就是五大条件。
一...
2012-07-04
|
常常听到华裔父母感嘆,说儿女长大了不听话,大有悔不当初之意,觉得自己为儿女所做的牺牲得不到回报。
「代沟」在中港台也有,但在美国,两代之间的隔阂更大,因为这里还有文化的鸿沟。一般来说,在美国出生的小孩,或者来美时还小、要在美国上中小学的小孩,因为受的是美国教育,所以长大后,已成为美国人,一切价值观都是美国的,与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父母截然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又导致两代之间无法沟通,对于儿女来说,不对...
2013-09-13
|
风灾进入第四天,圣盖博谷部分华裔灾民家中仍处断电状态,连带影响各地交通处处打结,行车慢如牛步,灾民有家难回,被迫到处「打游击」政府及相关部门重建速度和效率,让不少民众跌破眼镜,民众不禁惊唿「这还像美国」?
30日深夜开始的狂风,重灾区不少华人住家至今仍是一片漆黑,有人原先使用电力炊饮,断电导致锅冷灶冷,民众漆黑中冷水洗漱,没了滚烫香浓的早餐咖啡和午餐。家中电话、手机及电脑网络也停摆,通讯切断,冰箱...
2011-12-04
|
周四就是感恩节,华人入境随俗,很多家庭也享用火鸡大餐,效法主流人士过感恩节。华人移民美国,生活和观念有许多调整适应,成就有好有坏,感受有优有劣,感恩节之际,该不该对美国这块土地和人群感恩呢?
这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可能见仁见智。事业顺利、名利兼收、或子女有不错成就、或淡泊名利满足移民生活现状,感受移民路没走错者,多少都会对美国感恩。毕竟她提供我们平等、开放机会,在这里发展,实现自己编织的美国梦,无...
2012-11-20
|
名人入外国籍屡成中国敏感话题,最新例子是节目主持人杨澜。近日微博盛传杨澜已加入美国籍,逼得她断然澄清「从未加入美国籍,也没拿过美国绿卡」。宣誓对国家忠诚、「没有二心」似乎是当前中国国情必需的表态,和香港推动国民教育遭遇群众反弹,以及北京新的回国定居办法即将在明年7月实施,严限外籍人士居住条件,难免令人联想。
中国人入美国籍是「罪恶」吗?看你怎么想。从广义的祖籍国(包括海峡两岸)民众角度看,有人认...
2012-09-04
|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